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时代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将海洋视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资源宝地和能源要地,优化蓝色空间、打造蓝色引擎、激发蓝色动能、建设海洋强国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1 专注电力能源装备领域,赋能船舶与海洋工程高质量发展
船舶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以及进行海上运输活动的主要载体。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力。来自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68.8%和53.9%, 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造船的火热也反映出海洋工程建造的火热,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4.8%、19.2%,在建和新开工海上风电项目规模约1940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0万千瓦。我国的海洋项目能不断向深海挺进,是因为背后的装备制造行业有力支撑着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
白云电气集团自1988年跨入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经过四十多年的转型升级,逐步发展成为以广州为总部,在广州、南京、桂林、锦州、鞍山、杭州等14个城市建有17个产业基地的跨区域电力能源装备产业集团,集团及旗下企业为大型船企,以及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工程,提供专业的供配电设备、开关断路器、直流电源装置、自动化集成设备等,助力提高船舶电力装备本地配套率,筑牢粤港澳大湾区海工装备优势。
2 建设数智运维平台,助力海上风电场高效智能化运维
随着海上风电场不断向远、向深建设,随之而来的,是更远的运输距离、更恶劣的气候条件、更严峻的物流挑战,运维成本与难度将会大幅增加。为解决以上痛点,白云电气集团及旗下企业打造海上风电场电力设备安全状态评估与预警数智平台,依托该平台,可对风电场电力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运行状态监控,数据管理,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状态评估与状态预警,极大地降低设备运行的维护成本。
广东汕尾甲子900MW海上风电场是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也是粤东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为解决海上风电场电力设备安全状态掌握程度不足、运维成本高、维护保养不足或过度维修等问题,白云电气集团及旗下企业基于自身在供电系统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方面的技术沉淀下,在试验风场嵌入相关监测元件、传感器和智能终端,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实现海上风电场电气设备的实时采集监测和数据积累,并建立适用于海上风电架构的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实时监测和存储电气安全状态相关数据信息。该系统运用后,通过节省人工、降低备品配件库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方式,使得综合运维的成本显著降低,效率提升。
3 打造港口岸电解决方案,推动零碳码头绿色化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还离不开船运行业,码头港口是船舶的重要停泊点,为保持船舶停靠后船上日常活动的供电,过去常常使用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碳排放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据国际能源机构2020年统计数据,船运行业是汽车行业(包含轻型车和重卡)之后的第二大碳排放领域,占比约11%,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为实现港口停泊船舶“零碳排放”,可采用岸电方式,为停泊船舶提供绿色电能。
所谓岸电是指船舶靠港或者锚泊期间,停止使用船舶柴油发电机,改用陆地电源向船载电力系统供电,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采用岸电获取能源的方式有着高效、环保,噪音小等众多优点,可以帮助减少船舶在停泊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排放。白云电气集团及旗下企业在推进绿色码头建设上不断发力,积极响应电能替代的市场需求,打造绿色低碳的港口岸电解决方案。
广东某发电公司在煤码头有两个燃煤卸船泊位,结构均是按靠泊15万吨级船舶设计,白云电气集团及旗下企业为其打造安全可靠的岸电系统,岸基部分采用电房式方案,配置智能环境监控系统,预留高压岸电出口,移动式电缆升降装置,满足双泊位的需求。该套解决方案应用后,帮助企业降低40%运维工作量,每年可减少290吨二氧化碳排放。
海洋工程装备具有整体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和战略性强等特点,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可或缺,是推进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广东省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白云电气集团及旗下企业拥有完整的电力装备产业链、强劲的产业实力和成熟的行业电力能源解决方案,为船舶和海上工程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装备产品和系统应用,切实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贡献白云力量,展现白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