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工厂,人们往往会在脑中想象出这样的场景:产线上,工人师傅忙碌得热火朝天,操纵着机床设备重复着各自负责的工序;厂房里,叉车吊机穿梭与指令传达此起彼伏,一片充满金属碰撞的嘈杂声。
这是普罗大众对传统制造业的印象,但时代在发展,如今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工厂早已有了全新的景象。
走进白云电气集团的数字化工厂,映入眼帘的是数块大屏幕组成的数字化综合监控调度中心,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能源管理、设备状态、生产调度等数据直观地展示着工厂的运转状态;
在钣金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各种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被连接成一条全自动化的柔性的产线,实现工件的“取料、冲、剪、折、弯、焊、打磨、码垛、入库”全过程自动化,即使夜间工人下班后,机器人仍能不间断工作,实现了“黑灯工厂”;
在总装生产线上,立库林立,AGV车与RGV车来回穿梭,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发料、装配、质检、入库等厂内物料的全自动化;
在厂房屋顶上,铺设了近6MW光伏,发电量不仅可以满足工厂全部用电量,还能余电上网,实现了低碳生产。
仍旧是原来的行业,但产品已经变得越来越安全、高效、低碳,生产的效率和过程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是白云电气集团数字化重塑的一个缩影。
1979年白云电气集团打铁起步,历经三代人、六个阶段、四十多年的转型升级,逐步从一个乡镇的小民营企业发展为跨区域的电力能源装备产业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和见证者,正如201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白云电气集团时所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白云电气,也没有白云电气的今天。”从打铁创业开始,四十多年来白云电气集团始终以“百年老店”的目标为引领,以振兴民族电力能源装备的责任为鞭策,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
改革开放头三十年,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给“赚辛苦钱”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带来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多元化经营等众多“赚快钱”的诱惑。白云电气集团坚守初心,扛住了诱惑,三代人始终专心专注于电力能源装备制造毫不动摇,“低头拉车”把产品质量做好,终于在行业内建立了优良的口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3年期间,白云电气集团不断从低压电气领域往技术含量更高的高压、超高压、特高压领域延伸,经过近20年的延链、强链、补链,终于构建起完整的电力能源装备产业链,以广州为总部,在广州、南京、桂林、锦州、鞍山、杭州等14个城市建有17个产业基地,产品及服务涵盖清洁能源发电、柔性输电、智能变配电、智慧用电等环节,及智慧城轨、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冶金、智慧能源、数字工业、港口岸电、智能低碳楼宇、智能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园区等领域,电压等级覆盖0.4kV-1100kV,并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城市轨道交通、核电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核心电力装备及控制系统供应商。
2013年后,白云电气集团深感自己即将进入“无人区”,需要用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探索,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必须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坚实的产业、完整的产品链为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安全、高效、低碳”成为电力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双碳”目标,核心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数字化、电力电子、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云电气集团也因此开启了全新的数字化重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