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人类跨地域开展经济贸易活动的宝贵文化遗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各地经济文化的往来不再依赖于古老的通道与航线,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了存于历史中的一个符号。2013年,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再次赋予丝绸之路这个古老概念全新的生命力,在过去的十年里,伟大愿景正转变为现实。
电力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世界领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我国电力能源相关技术、装备、标准、服务等全产业链“走出去”,带动企业走出国门,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电力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01
充分发挥沿线能源资源优势
“一带一路”引用了“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涵盖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中东、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各国家地区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国家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少部分电力工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地区也面临着电网老化、供电不足、节能降碳等挑战。这给“一带一路”开展电力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电力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尤其是除传统化石能源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方面。
水能资源方面,中亚地区有阿姆河、锡尔河等大河,南亚地区有湄公河(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且雨水充沛地势落差大,拉丁美洲拥有全世界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给水力发电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风能资源方面,中亚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受热力环流影响显著,地形开阔平坦,阻挡少,风能资源丰富,南亚、东南亚地区、拉丁美洲、中东欧北部等区域的沿海地区存在周期性的海陆风,可发展海上风电,非洲北部、东部风能资源储备也较为丰富,还拥有图尔卡纳走廊这样独特的强风区域。
太阳能资源方面,中东、北非、拉丁美洲的沙漠区域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光照条件,极为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中亚地区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光照相当充足,南亚、东南亚地区靠近赤道,全年太阳直射时间长,同样适合大力发展光伏发电。
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多数仍处于待开发利用的状态,因此具备合作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区域内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也需要配套的输电技术来解决电力输送分配。这就给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电力能源领域合作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02
对外输出成熟可靠产品服务
中国幅员辽阔,多年以来,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构建起了复杂庞大且成熟可靠的电力系统。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近年来得益于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领域领跑全球,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而我国用电需求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地区,为了适应这样特殊的资源禀赋,我们发展出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了新能源发电的大容量高效输送。构建了涵盖技术、装备、标准、服务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为开展“一带一路”电力能源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与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项目。这其中,国有企业作为先行者率先“走出去”,民营企业紧随其后积极参与,逐渐也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白云电气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作为国内电力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集团及旗下企业、关联企业产品已销往印度、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土耳其、希腊、科威特、马达加斯加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涵盖玻璃绝缘子、复合绝缘子、高压套管、避雷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开关柜、变压器、电力电容器、互感器、电力电子设备等核心产品。
助力“一带一路”项目(部分):
集团及旗下企业、关联企业坚持产品创新与客户导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03
助力推动电力能源绿色转型
自2020年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正积极推动电力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电力能源的合作,将国内经市场验证的成熟技术、标准、装备、服务输出,建设了一批重大能源项目,一方面解决了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稳定供应的痛点,另一方面帮助创造了工作岗位、培养了技术人才,助力各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道国,以跨国、跨地区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重点,推动沿线的能源系统结构从“孤岛化”向“网联化”演进,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能源资源优势互补。
随着全球性碳中和目标的深入,中国也通过“一带一路”的电力能源合作积极推动全球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超过传统能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电力行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